“我认为从今往后,取消人类与自然的界限,让二者相互接近,反而能提高安全性。”
“人们需要的不是分割人类与自然的鬼话,而是以人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为前提,在此基础上经过细致的考虑而设计的规划。”
手边一本伊东丰雄的《反建筑》,读完之后竟隐约觉得,这个温和的日本人脸上竟写着一个拆字。当然,这拆字并非中国特色,大红油漆画个圈,再加个拆字,破旧楼房的外墙上遍地生长。这种拆更隐形,也更偏向于意识层面。
· 生于1941年的伊东丰雄是日本非常重要的当代建筑师。他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便是仙台媒体中心,这一作品使他在2002年获得了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终身成就金狮奖。
推倒现代建筑与自然隔离的墙
· 仙台媒体中心,图片来源: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
仙台媒体中心历时6年建造,在2001年落成。这个透明的玻璃房子似乎与我们印象中的建筑形态————钢筋水泥,大相径庭。它像一个略现代的树屋,也像放大了的植物组织切片。
伊东以十三束水草状的支柱做为空间试验,以自然中衍生出的元素构建建筑。地下两层,地上五层,都由这十三根数量不一,形态各异,如随意摆动的水草一样的支柱连通和支撑,这些支柱中还藏着各种设备管线,楼梯与电梯也藏在其中。
四面虽然都为玻璃,但有些是玻璃加百叶,也有的刻上了文字。他的意图非常明显,让视线不再局限,内部与外部完全打通,你可以看到外部那棵树摇晃的枝条,或四季的变换,你也可以在街道外看到那些支柱、灯光与流动的人。
“要了解这栋建筑,夜晚比白天更容易些;从对街望过来,可以看到各楼层的高度差异、天花板装修差异、家具差异,以及照明方式和顏色差异。若是白天,除了‘水草’的底部隐约可见外,再往上看,玻璃外墙在阳光照射下几近消失于无形,看到的仅是天空里的朵朵白云,看不到‘水草’直通七楼的景象。”
媒体中心结合了艺廊、图书馆、多媒体服务等多项社会功能,伊东设计团队希望做成“媒体的便利店”,到访此处的人可以如同在便利店里一样,自由选择书本、电影。为了实现这个构想,空间上,伊东尽可能采取开放式设计,来拆掉固有空间的局限性,人可以像在树林中自由穿行,悠闲自在,而非将空间划分成一个个小空间,通过墙隔断,通过门连接。
这栋伊东丰雄的代表建筑,暗含两层拆字。“我的作品一直致力于推倒这堵把现代建筑与自然和当地社会隔离开来的墙,并创造出面对自然、拥抱当地社会文化的建筑。”
第一重的拆是针对于人们固有的建筑印象,他试图立足于强调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呈现归属于自然的建筑作品。
冥想之森 山的延续
· “冥想之森”岐阜县市政殡仪馆,图片来源: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
日本岐阜县,一片云静静栖居此处。看似宁静的建筑实则是殡仪馆,名为冥想之森。
现代画廊装修(现代画廊装修效果图)">
整个建筑纯白轻盈,没有高耸的烟囱、冷酷的石墙,有的只是流动的线条与一波平静的湖。
日本人习惯讲死者称之为往生者,虽带着离别的伤痛,但往生更意味着宁静平和。
建筑所在地本身就是一个宁静之地,群山环绕,南侧是葱葱郁郁的植被,北侧则是一个幽碧的池塘。为了延续此地宁静之感,不制造突兀之物,伊东的设计团队试图延续山的走势,与环境相衔接。
依照山势搭建的曲面屋顶,极好地融入了当下的山水中,阳光透过弯曲的屋顶,洒入室内的每个角落,室内焚化炉、告别室、等候室等空间,也被安妥在不同的地方。
在新近完成的台中大都会歌剧院 ,伊东丰雄再次奉献了他归属于自然的建筑作品。
尽管歌剧院的外观是一个方形的盒子,但内部却是多孔的洞穴状和珊瑚样式建筑,由“悬链”表面围合而成。“建筑应追从社会的多样性,而一个简单的平方体或者立方体是难以包含这种多样性的。”
· 项目立体模型图
整个空间就像一个远古时代的洞穴,歌剧院不仅仅只有三个剧场组成,门廊、餐厅、屋顶花园也分布在各处,一起构成了统一的结构。而这种洞穴式也打破了建筑的界限,与周边相融合,风可以顺着洞穴的空隙吹入,屋顶的花园小径可以自然地延展到内部。
在这个半开放建筑的内部,伊东丰雄还保留了一个“洞口”,美声涵洞,试图营造一个让美妙歌声产生完美共鸣与荡漾的自然洞穴。它与主区域相连通,并与各种功能分区(演艺厅、工作区、休息室等)相连,成为一个网络。人们可以随意走进,在拱洞下闲庭信步,偶尔望向天空,看洞口投射下的那一抹阳光。
伊东丰雄曾说,“好的建筑就像一棵树”,无论内在外在都符合自然结构,有益于生态平衡。
对近代日本住宅的反思
在《反建筑》一书中,伊东丰雄曾写到对近代日本住宅的缺失,如住宅楼与住宅楼之间也只是用石子一铺,同小区的居民连静下心来说话的地方都没有,而在过去,有檐头和檐廊的地方,供人交流和休息。
他的第二重拆便是拆掉这种隔阂,“我实在无法说出‘现代式的四方盒子型建筑更好一些’的话。”
仙台媒体中心是便利店一样的公共空间,人们可以自由走动,自取所需,不再受场馆硬件的限制。台中大都会歌剧院是神秘的洞穴,人们可以探索其中,不受阻碍。
· 多摩艺术大学图书馆
为多摩艺术大学设计的图书馆,外观是两排轻薄的拱门,加上细长的树,宛如有种在丛林中读书的感觉。
面对这个建筑,伊东丰雄所考虑的便是将一个专门的图书馆转变为一个开放空间。
首层设计了开放式的画廊,即便不为去图书馆,也可以穿越校园来到此处,变成一个舒服的通道。
内部的空间结构有着略缓的坡度,流线型的书架,大小不一的阅览桌……所有功能都被有机安排其中,你可以发现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落,栖居其中,像在一棵树下,安静阅读。当你游走其中时,你会恍然从充满自然光的回廊式空间感知到某种隐约的穿越。
上文提到的冥想之森建成后,在没有葬事的时候,变成音乐厅来使用,建筑的界限再次被打破,这也是伊东本人所强调的“模糊的功能性”,让建筑真正成为公众所拥有的空间,弥补他所觉察到近代日本建筑的缺失。
· 伊东丰雄建筑博物馆
我不相信建筑的永恒性
2013年3月,伊东丰雄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
普利兹克奖评委会认为,伊东丰雄是一名“永恒建筑的缔造者”,并称赞他“将精神内涵融入设计,以及其作品中所散发出的诗意之美。”
· 巴洛克博物馆,图片来源: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
但这样的赞赏并不恰当,对于建筑的永恒性,伊东丰雄有着自己的理念,“我认为我的建筑没必要存在一百年或更长的时间,在我涉及某个项目时,只关心它在某个时期或之后的20年有什么用”。
这个观点并非否认伊东建筑的杰出,而是暗含着他依时代变化不断调整的理念。
“你知道,从20世纪一直到21世纪,建筑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房屋结构全都被‘格网体系’所主导……理想的现代化建筑设计,不是把人带往古代,而是把人拉近自然。当然,也不可能回到古代,怎样让大自然重返我们的居室和生活,这是21世纪的建筑师应该考虑的。”
曲水流思
?? 2017年04月22日 - 2017年07月23日
?? 上海市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近苗江路)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七楼10号展厅)
?? 60元
?? 继“篠原一男”、“反高潮的诗学:坂本一成的建筑”及“藤本壮介未来之未来”展览之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再次推出普利兹克奖得主,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全球首次回顾展“曲水流思”。通过对日本现代建筑师的个案研究,反观中国建筑和社会和人文的关系,提供积极的交流和应对之道。本次展览将于2017年4月22日至7月23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7楼举行,将展出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ToyoIto & Associates, Architects)自1971年成立以来所有重要作品。